他是中国园林之父、贝聿铭眼中的“一代宗师”
怕错过好文章?快把我们设为⭐星标👆
1983年2月14日,《纽约客》杂志刊登了题为《是贝聿铭改变中国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改变贝聿铭》的文章,配图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中国园林大师陈从周大笑的合影。照片左侧就是将中国园林推向世界的一代园林宗师陈从周。
梁思成赞他“园林研究独步天下”。
贝聿铭称他为“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叶圣陶在关于《说园》(即《谈园录》)的一封书信中说:“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俞平伯曾评价他的作品:“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謦欬”。
这位让中国园林走向世界的泰斗陈从周先生,将毕生感悟凝成陈从周“园林七书”,为每一个疲惫的现代人,打开一扇通往诗意栖居的轩窗。现在,这套设计精美的“纸上桃花源”,带着宋画刷边、作者钤印、系列藏书票与我们见面了。
布鞋配长衫,毛笔写书稿
他让这方春色,独属于中国人
“曲径通幽”“画中有画”“别有洞天”都是苏州园林所创造的一些经典的概念……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冯骥才《怀念老陆》)
苏州的网师园、上海的豫园、如皋的水绘园、昆明的楠园……无论是留下的老园还是再造的新园,仍在为今天的人提供一个古代士人观察春色的视角。
要不是有一个人在其中起承转合、修复保护,这样的景致或许只能更多停留于二维的诗画中——正是陈从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这一集纳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总结了园林,保护了园林,也输出了园林。(文汇报)
陈从周,被日本学界尊为"中国园林硕学泰斗"的大师,他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绽放"明轩",让豫园东园重获新生,更用一支笔写下园林的千古风流。
他是“园林界的诗人”:他用“昆曲的韵律”比喻园林布局,把专业术语翻译成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读懂的“山水诗”。
他是“修复古建的侠客”:他记园、护园、说园、造园,拆了一辈子园,救了一辈子园。他为文化古迹的保护四处奔走,大江南北都有他的足迹。许多老报纸上还留着他为救园林古建发出的批评、呼吁,曾为保护古树怒斥开发商。
他是“文化跨界狂魔”:园林×昆曲、园林×书画、园林×文学……他让昆曲名角梁谷音在豫园唱戏寻找灵感,用中国画“皴法”教人假山造法。他教人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认为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拾画”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
他是“毒舌文青”:70年代乱拆古建的荒唐行为,他吐槽“有些领导还没书带草懂审美”;景区大修厕所,他调侃 “我为漏窗频叫屈,而今花样上茅房”;骂水泥假山是“美人脸上贴膏药”……
他是“最后的名士”:他是徐志摩的表弟,是张大千的弟子,是贝聿铭的顾问,是梁思成的知己。他一袭长衫配布鞋,用毛笔写书稿。
这套收录陈从周毕生精华的“园林七书”,不仅有享誉世界的《谈园录》(《说园》),陈从周散文五部曲《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更有他用毛笔写就的“文化碎碎念笔记本”《梓室余墨》,堪称中国园林文化的"清明上河图"。
一代园林宗师毕生心血
陈从周“园林七书”
园林大师、古建筑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散文家,这些名头陈从周先生都当之无愧。在自己的专业之外,他还写了大量杂文,关注民瘼,为民立言。
他的学生回忆:“他的课是说园,但大部分都不是在讲园林,而是书画,文化、戏曲、花鸟,诗文,一开始很不理解,最后才醒悟到他将文化糅在了一起。只有懂了他讲的东西,才懂什么是园林。”
陈从周园林七书,从园林说起,涵盖造园游园、山林野趣、生活雅集、文化考据、昆曲品鉴、山水游记、历史掌故……内容涉及园林、书画、花鸟、昆曲、风景游记,也写下许多回忆故交旧友的文章,徐志摩、林徽因、丰子恺、叶公绰、张大千、叶浅予……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他的笔下,又一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诉说着逝去的华章与往昔的旧梦。
《谈园录》(《说园》)
陈从周先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园林美学圣经”,享誉世界。没有无枯燥的说理,词句清丽如晚明小品。用大白话讲透中国园林的奥妙,让普通人也能秒懂园林设计的门道,学会用“诗情画意”的眼光看园林;书中穿插宋元明清名画、彩漆牙雕插屏等稀见插图,还附有《中国园林名画例选》,读起来像逛园林一样享受。
《书带集》
书带草是江南园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草。陈从周说:此草甘做园中配角,不畏寒暑,长青不变,常来修正假山缺陷和花径平直,好比脱齿老人蓄上胡须,有“补白”之美意。因而他把自己第一本书命名为《书带集》,低调谦和中自有一种文人傲骨。
《春苔集》
陈从周的“游山游园”手册。这是一本美而实用的“旅游指南”,让我们抽身于繁杂的事务,在山林野园中获得“独自寻游”的乐趣。
摄影:小红书-刘仁佐
《帘青集》
陈从周的“生活趣味集锦”。在书中,园林大师陈从周带你听昆曲、逛园子、赏蕉叶、画兰花、吃茶食;生活什物的丰富妙趣,跃然纸上。
摄影:小红书-比天空还远
《随宜集》
陈从周“感时、念旧、叙缘”的含情之作。书中谈景、叙事、怀人,可见园林大师的率真洒脱与豁达坚韧。
摄影:小红书-比天空还远
《世缘集》
陈从周“写尽世缘”的散文经典。从中可见陈从周一生与人之缘、往事之缘、风物之缘;从二十岁的青葱岁月,经半个世纪之久,一代名士晚年的回望与纪念。
《梓室余墨》(三册)
陈从周先生最后一部散文集,用毛笔小楷书写就。自20世纪70年代落笔,写至21世纪,记录了陈从周半辈子的奇闻轶事。文字更随性,甚至有点“吐槽大会”的犀利。不仅能了解园林修复的幕后故事(比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院怎么来的),还能看到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坚守。
摄影:小红书-healer
读陈从周先生的文字就像听一位渊博风趣的老先生讲故事,从造园技艺到文人雅集,从昆曲品鉴到历史掌故,处处藏着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
陈从周之女陈馨
书出版后,陈从周之女陈馨特别发来祝贺,称这套作品“首次在北方打开窗扉,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父亲的造园理论,他的博识远见,人未及之高境,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之诚举,还可欣赏他清丽深味的晚明文字,无疑是出版了一部巨著。”
精美装帧 × 主题周边
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园林”
“陈从周园林七书”封面设计由知名设计师操刀,外封选取当代摄影与传统元素做拼贴,内封采用传统园林常见的瓦砾灰色特种纸,让读者一目了然地观看园林的构成,触摸园林的肌理,感受园林“让我们更好的生活”的人文情怀。
书籍32精致小开本,成品尺寸接近黄金分割比,一掌可握;裸脊锁线装订,尽享180度平摊无压力阅读。
随手翻开,皆是诗画相融的东方意境。
这些文字是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推开它,不仅能看见园林山水,更能遇见一个民族的诗意灵魂。
函套采用3.0厚度荷兰板,包裹中国传统墨绿色高阶丽绮特种纸,充满东方韵味与美感。函套主视觉“怪石”临幕自明代太湖石经典版画,采用烫白工艺。
整套书宋画三色刷边:天头取自宋画《秋兰绽蕊图》,地脚取自苏轼《雨竹图》,书口是手握书卷的陈从周像。
随书附赠七枚藏书票,取自明代仇英《独乐园图》,一品士人于园中的“独乐”之趣。更有难得一见的是两方陈从周亲制印章:"陈从周印""梓翁",双章加持,更具典藏价值。
首发赠春意盎然的清新周边:园林主题帆布包,背着“园林”去踏青。处处精心设计,尽显园林风采,本本都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纸上园林”,身边的“桃花源”。
陈从周园林七书:我们身边的桃花源
精美函套 × 裸背锁线 × 三口刷边
2枚钤印×7枚藏书票×主题帆布包
梁思成×贝聿铭×叶圣陶×俞平伯 盛赞
园林是文人用石头写的诗
一套书读懂中国园林的精魂
在钢筋森林中重拾诗意栖居
来源:建道筑格 ArchiDogs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