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圆形建筑里“会讲故事” 的幼儿中心

2025-09-20 13:34
3473

1-1.webp1-2.webp


圣肯蒂格恩斯儿童保育中心打破传统幼教建筑刻板印象,设计以场地限制为出发点,以文化符号为核心灵魂,将社区意识、自然共生与历史传承融入圆形建筑肌理;让幼儿在触摸草木、感知光影的日常中,潜移默化理解自信与谦逊的内涵,打造出兼具功能性与人文温度的成长空间。
以圆形场地形态化解限制

Dialogue between floor space and nature

设计的第一步,是对场地的深度尊重。团队通过细致的场地分析,将幼儿中心的选址锁定在学校内一处兼具 “便捷性” 与 “景观性” 的区域:这里满足出入与停车需求,三面环绕的广阔灌木丛更成了天然的 “绿色屏障”。

3.webp

所有方案都围绕 “保留成熟树木灌木”“隔绝游乐场噪音对邻居的影响”“平衡地形与光影” 三大核心限制展开,最终,圆形形态凭借对场地的高度适配性脱颖而出。

4.webp

它不像方盒子建筑那样生硬切割场地,而是以柔和的曲线包裹住原生植被,让树木从建筑间隙中自然生长;圆润的轮廓巧妙削弱了游乐场的噪音传播方向,避免对周边邻居造成干扰。

5.webp5-2.webp

同时,圆形布局能均匀承接阳光,既保证了室内充足的采光,又通过合理的遮阳设计平衡了不同区域的光照需求。

6-1.webp6-2.webp

从基督教符号中生长的建筑语言

The details show the warmth of design

建筑的圆形轮廓,灵感源自早期基督教建筑的经典形制,尤其是圣墓教堂的 “Anastasis” 圆形大厅,既传递出 “圆满”“包容” 的意象,也暗合幼儿成长中 “无边界” 的探索需求;同时,这个圆形还呼应着圣肯蒂格恩四大奇迹中的 “鱼身圆环” 与凯尔特十字架,让文化符号以直观的形态呈现在孩子眼前。

7-1.webp7-2.webp


在规模与材质上,设计同样追溯历史:单层、窄幅的体量,外露的木梁与天花板,搭配捕捉天光的天窗,既复刻了早期基督教建筑 “亲近自然、回归质朴” 的特质。
8-1.webp8-2.webp


通过自然通风与采光,为孩子营造出温暖而通透的成长环境 —— 就像早期教堂传递 “精神慰藉” 那样,这里的光影与木质感,也在默默守护幼儿的心灵成长
9-1.webp9-2.webp9-3.webp9-4.webp9-5.webp9-6.webp9-7.webp

文化传承与游戏探索无缝融合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game exploration

设计的巧思不止于建筑本身,更延伸到了户外的游乐场,让 “文化传承” 与 “游戏探索” 无缝融合。团队将圆形场地内的游乐场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圣肯蒂格恩的四大奇迹,既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接触本土文化,又与建筑的圆形、凯尔特十字架形态形成呼应,强化了空间的整体性。

10-1.webp10-2.webp10-3.webp


在空间设计中,以“历史碎片”为线索进行融合,通过对历史遗存、历史记忆、文化符号的选择性提取、现代转译与场景化重组,让空间成为“可触摸的历史叙事载体”。
11-1.webp11-2.webp11-3.webp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St Kentigerns Childcare Centre

项目建筑师:Smith Architects

项目面积:666平方米

项目年份:2023

摄影:Caroline Ducobu

首席建筑师:Phil Smith

设计团队:James Browning、Djordje Petkovic、Bhumika Mistry

施工方:Aspec Construction

工程师:Markplan Consultants

园林设计师:Natural Habitats

岩土技术:KGA Geotechnical

规划:  Civix

城市: 奥克兰

国家: 新西兰


注:图文系园景人(ID:xyzwin)原创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12-1.webp

                                             

来源:园景人公众号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