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巴黎大皇宫穹顶下,一场跨越风格与年代的艺术盛会
法国设计师Constance Guisset,2009年在巴黎创立个人工作室,专注于产品设计、室内空间与场景布景三大领域。她的作品强调在人体工学、轻盈感与想象力之间寻找诗意平衡。她擅于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运动的可视化,将功能性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始终关注身体的舒适与空间的可亲性。
Constance Guisset的工作室位于巴黎18区,其中光影流动,丰富多样的色彩、材质、几何体块与设计作品散布于空间各处。
“想到大皇宫,我无法不面对它的恢宏,在里边儿迷路是一件常会发生的事情。尺度上的
处理是最大的挑战。”法国设计师Constance Guisset说道。
今年,巴黎FAB美术与古董艺博会的场景设计便由她操刀,她以独到美学回应大皇宫新艺
术风格(Art Nouveau)建筑的历史气质,巧妙诠释了女性艺术家对法国艺术与设计领域
的影响力。
色彩温柔的空间感,就像她的设计所散发的氛围。
为此,我们特别在巴黎拜访了Constance Guisset的工作室,这位创作非常多元化的
设计师与我们详细分享了色彩与形块的运用,以及作为场景设计师的“存在”与“消
隐”。
Constance Guisset的办公室,其中呈现着她的诸多标志性设计作品,包括Fleuron靠背椅(后)、Lepida靠背椅
(前)与Vertigo吊灯等等。
办公室中的天然化石、手工器物与书册都滋养着Constance Guisset的设计工作。她的那副标
志性圆框眼镜更是随处可见。
大皇宫是巴黎著名标志性博物馆与文化场所,曾举办过不少知名时装屋的大秀,甚至在2024年被修复一新用作奥运会竞技场。但最初落成于1900年的大皇宫本为巴黎世博会而建,中殿与玻璃拱顶的构筑消耗了6000吨钢材,可谓当时法国工业化进程与建造能力的骄傲展示。Constance Guisset也来此观看过许多展览。但在她的感受中,不管是时装秀还是艺术展,展览本身通常是在水平维度上做大面积的铺展,却缺乏垂直维度上的“向上生长”。
“拱门”作为各区域展览的出入口以及相互衔接的通道出现。
这种垂直维度的空白给她带来了灵感,Constance Guisset在本次艺博会的场景设计中决定运用“拱门”的设计元素作为各区域展览的出入口以及相互衔接的通道,补充了大尺度空间在垂直维度的空白。“在设计初稿中,拱门高度比最终版本高出许多。”Constance Guisset笑称,“但由于种种限制,我无法让拱门达到理想中的高度,只能在有限的条件内把它做到最高。”
“当观众从拱门下走过,仿佛也拉近了与大皇宫拱顶的距离。”Constance Guisset说道,“拱门的线条与大皇宫本身的建筑结构相呼应。我总是抬头仰望大皇宫那富有力量的拱顶线条。我希望通过设计,找到当下与历史的交汇。”
不同颜色的拱门为历史感浓厚的展区带来欢聚的氛围。
巴黎FAB美术与古董艺博会正式成⽴于2022 年,由法国两⼤享有盛誉的艺术博览会巴黎古董双年展与巴黎美术展联合⽽成。当多达一百家的艺术与古董商在此汇聚时,Constance Guisset也希望在场景设计中注入充满活力的当代元素,与展品的厚重历史感形成碰撞与对话:她为拱门挑选了轻松明快的色彩,“宝蓝色、柠檬黄、荧光粉,明亮色彩不仅具备鲜明的标识与指引功能,它们仿佛也在与观众共庆快乐的夏末。”
参观者在穿越不同的拱门时,总会不自觉地抬头看看这道门是什么颜色。
Constance的创作非常多元,除了室内设计,以及与各大家具与生活方式品牌合作产品设计外,她也积极参与舞台艺术布景设计,甚至为儿童创作并插画绘本,而且每次她都会尝试让解决方案既巧妙又有趣。“如同我的其他作品,为创作FAB的场景设计时,我希望作品能与观众产生互动与连结;在这个项目中,我期待生成让观众休憩、会面的场景与体验。”Constance Guisset介绍道。
一道道连续拱门形成富有秩序的拱廊,展馆中的两条“拱廊”互为垂直,在“T”字形展区的交汇中心,Constance Guisse设计了一个让人们碰面、聚集的小型建筑装置,其形态源于“园中凉亭”。“我希望展场能变成一个小型街区,让展商及观众在其中愉快地展示、游逛与收藏。”
工作室中的“满”与“白”为创意工作者打开思维切换的空间。
场景设计师的工作往往意味着“以退为进”,一方面要构建整体叙事,另一方面又要服务于展商与展品,作为一种背景衬托。于Constance Guisset而言,场景设计意味着创作自由。“它指示场馆出入口、观展路线、展馆各个区域的活动……而当观众真正来到一件件作品前,场景设计自动‘消隐’,我通过留白为每一个展位打开自由的空间,施展自己的个性与能量。”
工作室中的共享空间。
一抹明快的蓝色,标志出Constance Guisset工作室的入口。
身为产品设计师与空间设计师,Constance Guisset会“选择性”地展开场景设计工作。“我一年最多只接一到两个场景设计项目,因为场景设计的思维与产品及空间设计皆然不同。”Constance Guisset坦言,“我更喜欢艺术类的场景设计项目,因为我喜欢艺术,也懂得如何最大化呈现艺术作品之美,于是我便来到了FAB,思考与设计的过程都十分愉悦,我也希望观众能收获愉悦的体验。”
巴黎 FAB 美术与古董艺博会展览现场。
作为巴黎唯一的跨品类收藏艺博会,巴黎 FAB 美术与古董艺博会秉承着始于“古董双年展”的悠久传统,展出的每一件艺术作品,均由至少两位与参展商无任何关联的独立专家进行严格审阅与认定。
安德烈·德兰(1880‒1954)《⻩衣女子,蓝色背景》,1904 年,油画板,31 × 22 厘米曾属
莫里斯·德·弗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及法国艺术史学家罗伯特·勒贝尔(Robert Lebel)
收藏© Galerie Traits Noirs,Paris
夏洛特·佩里安(1903-1999),控制台桌,约1955 年木材、金属材质,尺寸:84× 328 × 64
厘米,© Jousse Entreprise
罗萨尔巴·卡列拉(1673-1757)《仰望天空的少女头像》蓝色纸本粉彩,35.5 ×29.5 厘米。
©Galerie de Bayser, Paris
除参展画廊的重磅收藏品外,今年的艺博会还推出三大重磅特展:最早推动装饰艺术运动的Galerie Vallois特别策划的“装饰艺术百年”特展,集结了20件装饰艺术黄金时代博物馆级杰作,展品均来自全球最负盛名的私人收藏,法国装饰艺术黄金时代的顶级家具珍品Eileen Gray设计的“龙椅”便在此次特展中展出;Museé Nissim de Camondo首度大规模公开展出其珍藏的60件十八世纪法国装饰艺术杰作;由著名艺术史学家让-于贝尔·马丁(Jean-Hubert Martin)精心策划的跨学科特展“无序之美”更是一场联合了五⼤顶尖画廊联袂呈现的跨学科特展。
“装饰艺术百年”特展中展出的EileenGray在1917至1919年间设计的传奇之作“龙椅”
(Dragons Armchair),这把椅子曾被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与皮埃尔·
贝尔热(Pierre Bergé)收藏,并于二人珍藏拍卖中亮相,最终以2200万欧元落槌。
©Galerie Vallois, Paris
著名艺术史学家让-于贝尔·马丁精心策划的跨学科特展“无序之美”中展出的米莫·罗泰拉,
《肉汤中的法泰拉》(1963),画布上的撕裂海报©Galerie GP & N Vallois.摄影:Aurélien
Mole。
但艺博会不仅仅只是延续着对卓越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敏锐地回应着当今艺术市场的多元节奏与时代脉动,因此本届艺博会也迎来了多位声誉卓著的全新参展商,为展会注入崭新活力与多元视角。我们精选如下四家聚焦 20 世纪当代设计与艺术的专业画廊:专注Art Deco时期装饰家具的Alain Marcelpoil 艺廊、聚焦当代艺术的Opera Gallery和专门收藏20世纪设计的专业画廊 Gokelaere & Robinson ,以及藏品横跨1930年代至今的Jousse Entreprise艺廊,在与这些艺廊主的采访中看看他们特别为本届博览会带来了什么,以及他们看到了哪些新趋势。
策划 | kun
摄影 | 朱润资、晔文、Aiyuxin Chen
撰文&编辑 | 小陈、困小
插画 | 邱镜怡
设计 | 舒宁、邱镜怡
独家|威尼斯现场,
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Carlo Ratti的四个象限
趋势|北欧吹来2025年新款单品,你pick哪一件?
从山谷中来,再走入山谷中去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来源:参加盛会的 安邸AD公众号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