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花海,“植物人”史军与《花开中国》结缘 | 动态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花卉协会打造的大型花文化融媒体节目《花开中国》系列节目已播放3期,在云南红河和新疆伊犁这两期都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花草科普博主、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他以专家的身份在片中用有趣生动而易懂的语言,将花卉知识传递给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史军也是《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的老朋友。他担任了我刊主办的首届中国花卉园艺短视频大赛的决赛评委,也是“科普的力量”专题的采访对象。他创办了“玉米实验室”科普工作室,是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核心作者,《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个纪录片的科学顾问,全网粉丝量600万。
在10月4日刚刚播出的伊犁篇中,史军与嘉宾团队走进了美丽芬芳的薰衣草花田和漂亮休闲的当地院落,看花描眉。节目播出后,我刊记者请他谈谈拍摄感受。他谈到了节目与植物,也与我们分享了很多幕后故事和独有体会。
问:作为一个很了解植物,常年做科普工作的人,您参加这次《花开中国》的拍摄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史军:七八月的新疆正是风景如画的时节,我跟随节目组走进薰衣草花田,了解当地的薰衣草产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以往我做科普,给大家介绍植物知识,主要是基于个人的兴趣,而这次节目组的拍摄角度更倾向于解答公众对植物的疑问,是一个边讲边谈,很注重交互感的工作。所以,在拍摄节目中,我会更多地了解公众的兴趣点,传达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植物知识,这对我也是一个学习更多知识的好机会。
问:您在节目中是以专家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花卉植物的知识吗?
史军:应该说是以一个会学习的人的身份去学习新的东西。人们常以为植物大V就是专家,什么都懂,其实,植物学的知识浩如烟海,我不过是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学习的时候有原有的知识储备,更容易学会而已。每个人对新的事物都要学会认知上的接受、转变与调整,我的长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能高效地提取有效的信息,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吧。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也能掌握这个学习方法,因为植物世界真的是非常有趣的。
问:在伊犁篇前您还参与了《花开中国》云南红河篇的拍摄,《花开中国》这一系列节目,您能看到现在的电视节目,乃至科普工作有什么新的特点吗?
史军:《花开中国》这个节目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节目,它更希望人们关注植物,对植物知识有兴趣。和30年前的知识传递介质单一,信息是宝贵的资源相比,今天的社会各种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传播模式也有很多元的形式,这就让媒体、内容有了很多的变化空间,允许在节目中把知识的外延做得更丰满,让公众自然而然,快乐地接触知识,了解行业。
同时,今天的观众受教育程度也较之以前有了大幅的提高,人们能够理解消化更丰富的内容。节目中从普通人物情感、生活出发的角度会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在做科普工作时也是一样,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有温度地传播它,是当前更为人们喜爱的方式。
问:《花开中国》是个为大众打开植物世界奥秘和美好的节目,在节目之外,您想对观众朋友们说些什么呢?
史军:有更多的人喜欢看《花开中国》,喜欢了解植物,种花种草是个好事。我们也可以在种花的同时,想想栽培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朋友圈,还是为了和花一起拍个照呢?栽培这件事后面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多想想这个问题。了解花卉与人的关系,了解花卉与人类,与地球,前生今世的各种联系,可以让我们把栽培的过程理解得更深入。为自己热爱的美好付出时间和精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认识了这个关系,才不会在各种潮流中沉浮,找到自己心中的真爱。
问:您一直是个很忙碌的人,请问您最近在做哪些工作呢?
史军:是,一直都很忙。主要是在做内容创作,讲与中国植物有关的故事。我们做了中国食物系列 《中国食物·调料史话》《路边的杂草》等等几个系列的科普内容,还有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在准备中,希望在植物科普这条路上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内容。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公众号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