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访谈丨琚宾:设计是一部空间的交响曲


Design
琚宾老师在义乌凤栖逸庐的设计中,以“立体山水游园画卷”为概念,重构了传统园林的空间叙事。能否谈谈您是如何将古画中的场景与气韵,转化为现代人可以沉浸体验的“画境”?在实现室内外“与自然对话”的关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设计策略?
琚宾
义乌凤栖逸庐的自然画境营造,并不是单一室内设计的功劳,而是建筑、景观、室内三专业融合共创的结果,这一点也是设计落地的基础。
我们首先精确地锚定了“东方”作为项目文化内核,以此回应义乌的江南城市气质。明确哪些空间要做开阔感、哪些适合游走体验,哪些需要用对称体现秩序韵律,让平面和空间里既有规整的秩序性,又有自然的有机感,确定好所有的空间动线、尺度、视线关系和所需要表现的文化意境。
在绿城统筹下,三专业协作,建筑设计会根据室内的视线需求调整开窗比例,景观设计也会跟着室内需求调整对景,实现了项目中对景、透景、漏景的空间关系。整个协作很默契,大家一起沟通共建,协同推进,这样才实现室内外“与自然对话”的关系。



◉义乌凤栖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Design
您设计的另一个项目——西安桂冠东方是一个高层住宅项目,它的会所空间也采用了东方意境的空间营造理念。这两个项目,您的设计表达有什么不一样?您是怎么找到桂冠东方的设计切入点的?
琚宾
如果只是思考空间本质的话,我觉得桂冠东方与凤栖逸庐的核心逻辑是相通的,桂冠东方的设计切入点,也始终围绕“自然为核心”的底层思路展开,只是因为产品不同、场地不同、在地文化不同会有一些呈现的差异化。
比如凤栖逸庐作为低密产品,它的庭院尺度更集中,文化呈现会更显性;而桂冠东方是高层,它的庭院丰富性更强,尺度也更开阔,文化表达则偏向隐性。但无论显性还是隐性,有几件事是不变的:我们拥抱自然、在空间中游走于自然的思考不会变,对人的五感体验的关注不会变,以及对场地精神、空间气氛的追求不会变。
基于这些不变的逻辑,我们会根据项目不同的自然景观进行设计,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情绪。如果风景随时随地可见,反而称不上“风景”。真正的风景,需要有所取舍。即便是在没有具象自然景观的地方,我们也会通过控制“光”的进入量来塑造空间气质,让一切室内设计都能与自然产生联系。
就像在西安桂冠东方项目的瑜伽室设计里,没有直白地展现外部景观,而是用了一种朦胧的手法,将自然景致引入室内。同时,特意让“光”成为空间的主角,用细腻的光影效果打动人心。
风不停,气流动。最后要解决的是“气韵”问题。我们需要把握空间的气韵。我想倡导的是一种气质美学,它是一个空间气韵生动的状态,像中国以前的绘画一样。



Design
义乌凤栖逸庐从“莲湖如玉”的地脉文化出发,并融入了木雕、竹编等非遗元素。我们注意到,相较于直接使用显性文化符号,您更倾向于通过材料、形态的抽象转译来传递东方诗意,例如西安桂冠东方项目中对大雁塔形态的提炼。您是如何在设计中平衡“在地性”的表达与抽象现代语汇之间的关系的?又是如何通过对历史文脉的当代转译,避免设计停留在表面符号的?
琚宾
在这方面,我们有成熟的设计系统框架,为在地性表达找好载体。这些年我们沉淀了5、6套设计系统,每套系统都有清晰的逻辑内核。在拿到具体项目时,我们会先从在地文化里提取核心元素,再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和设计。通过“文化转译”,将抽象的文化气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表达。比如通过对传统建筑、器物构件等三维物体的观察,以及对历史绘画、织锦等二维平面的领悟。对建筑师来说,三维转换是基本功。考察学习了一个好的建筑项目,领会它的空间、格局和平面动线,再回来做转换,不算难。难的是从二维的绘画里,提炼出设计灵感,这需要更高能力的“转译”。


◉义乌凤栖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在避免设计符号表面化方面,我们会先去仔细判断哪些元素能真正传递文化气韵,这是文化转译的基础。在具备基础之后,我们要用严谨的逻辑落地细节,比如色彩应用、家具与艺术品的搭配,要对每一个选择回答“为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这种色调?为什么这件艺术品适合这个空间?它和在地文化、空间气质的关联是什么?这样才能在体现在地文化的基础上,保持现代空间的简洁与质感。
比如灯具系统,我们不会直接用传统纹样,而是从当地的建筑形态、构件细节或传统器物里提炼精髓,转化成符合现代审美的壁灯、吊灯、落地灯样式;地面铺装、墙面纹理也是同理,先锚定与在地文化相关的质感或意象,再用当代材料和工艺实现,让在地性藏在空间的细节里,而不是贴在表面。


◉义乌凤栖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Design
西安桂冠东方项目的公区室内设计方案体现出对传统艺术品(如唐代仕女图)色彩的提取与运用。您对色彩的运用,是很独到的。这些材料、色彩的选择,是如何考量其肌理、触感、光泽等物理属性,以及与在地文化和使用者情感的连接的?
琚宾
对于色彩应用与空间关系的研究,我们事务所已经进行了八年左右的时间了,每个阶段的运用习惯都不太一样。早期项目,偏爱去色彩化的黑白灰调;后来到西塘良壤酒店项目,主要是黑灰搭配香槟色;再往后,像阿丽拉上海,就开始有更丰富的色彩体系应用了。
其中最主要的核心,还是要紧扣在地文化的特质来定调。不同地域的文化气质、传统色彩基因完全不同。比如义乌更多对应青砖黛瓦的水墨意境,色彩偏向淡雅,石材的温润、木饰面的沉稳。


◉义乌凤栖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而西安的文化气象是很不同的,雍容、大气,有仪式感的,就像唐宫建筑与出土文物里的丰富色彩,所以我们会从唐代仕女图这类传统艺术中提取色彩,用能体现厚重感的材料来匹配这种气质。
◉西安桂冠东方会所室内设计色彩分析

Design
您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艺术是空间的眼睛”。在义乌凤栖逸庐中,艺术品串联起不同的公共区域与功能空间,营造出如美术馆般的游走体验。能否请您聊一聊这个项目中艺术品与空间的关系?怎么样让艺术品的意义与空间的意义产生连接?
琚宾
设计空间如同谱曲,既可以是钢琴曲、协奏曲,也可以是交响曲。若是钢琴曲,手法相对简洁,重点处理空间关系即可完成。交响曲其组成的要素则是丰富的,作曲需要严谨的组织各个要素。
义乌凤栖逸庐项目,整个空间设计就像谱写一部交响曲,它需要同时链接自然、文化和生活方式,而艺术品就是这部交响乐里不可或缺的贯穿母题。
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是各异的,比如装置、雕塑、绘画、瓷器等,但在一个项目中运用时,需要选择“底色”相通的艺术品。比如说它们都关注了一个东方意境下的抽象,或者都关注了在地文化的历史感。这种内在的关系,让每一个艺术品都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相互呼应的。
艺术不是最先考虑的元素,却可以把不同空间串起来。通过艺术品与空间链接,艺术品之间相互对话,让人在其中整个空间游走体验就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像连贯的乐章一样流畅。


◉义乌凤栖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近期,上海逸庐示范区已经呈现
在书吧空间陈列了
两件琚宾创作的艺术品


◉上海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Design
您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万物的善意”,这与绿城“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很契合。经过这几次跟绿城的合作,能否和我们聊聊您眼中的绿城?
琚宾
万物的善意,一方面是对待场地,要尊重场地,场地里的一花一木、原有生命的敬畏,都是我思考项目时的“第一要素”,也是根基。还有就是对人的善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是高于专业维度的。在项目协作中,多人一起工作,用自己的专业、智慧、柔软、包容,让所有和项目有缘的人都得到正能量。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把项目做好。
绿城是一个能理解我们、尊重我们,并且愿意让我们发挥专业能力的优质平台。特别是绿城的各个团队,我接触下来都非常专业,也非常敬业。大家的目的一致,对作品里的创新与引领性追求也相同,而且还能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彼此启发,是一个我们非常愿意合作的甲方。


◉上海逸庐示范区室内实景图

.webp)

.webp)
特别说明:
本文涉及项目的相关文字、图片以及建筑设计效果图为示意表现,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交付标准,解释权和产品专利归属于绿城所有;本文产品创新内容为绿城所有,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本文内容如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镜像、搬运、使用或用作任何商业用途;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内容为准。项目生活美学馆在销售展示阶段作接待客户场所,交付时按照政府批复规划许可用途使用。本文发送日期2025年9月17日,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来源:Design绿城設計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