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匠心耕耘人物』| 徐杨:与场地深度对话,让自然回归自然

2025-11-06 17:20
20

image.png

花园是造园师的造物,设计师们结合场域因素,因地制宜,使场地重获崭新生命力。历尽千帆,初心不改。在造园人徐杨眼中,他的花园不仅仅是一个作品,它承载着喜怒哀乐,是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纽带。当自然回归自然,当“设计者”以“使用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花园,会得到怎样感悟和体会?

本期【人物志】栏目将聚焦荣获2024年度 造园匠心耕耘人物奖项·全国榜的优秀造园师——苏州徐杨景观设计创始人徐杨,一起感悟他的造园初心,和对花园与自然的理解。

回顾2024 造园匠心耕耘人物 获奖榜单,请点击链接:【2024造园年度人物奖项】榜单公布,祝贺上榜造园人!

image.png

image.png微信截图_20251106171406.png

从大学毕业到如今创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工作室,深耕花园行业二十余年的徐杨,对花园与设计有着不一样的感悟。

在从事花园设计的道路上,徐杨始终认为花园从不只是为功能服务,花园的不同设计风格也不过是对中国文化的不断深挖与拓展。作为花园设计师,只有勇于探索适合当代生活空间的环境风貌,保持对创作的激情,才能打造出与心灵共鸣的花园。

image.png
▷与场地深度对话,让自然回归自然

对于“好的作品”这一命题,徐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所谓作品,既要满足当代生活使用,又要拥有叙述历史性,符合当代精神文化内涵。

比起造园技巧的锤炼,在花园设计这一领域,徐杨更像是“体验派”——每次踏入一块新场地,他通常都会花些时间静坐片刻,听风穿过土地的声音,观察阳光在墙上留下的光影,这是他与场地对话的开始。在设计过程中,徐杨更注重场地反馈给心灵的感受,少了一分“匠气”,多了一份“匠心”。

这些年的实践让他深刻意识到,园林设计的意义,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唤醒”场地的记忆。

image.png

每个庭院,在设计师心中都像是一个漫漫长大的孩子,从设计到施工到真正交付,看着花园在自己手下从无到有,当它开始“自我呼吸”、开始拥有自己的节奏和状态时,那种满足感几乎无法被替代。

如在安徽潘村的“交叉小径花园”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围绕“交叉、交汇、交融”的理念展开,以徽州田园为基底,自然节气为节奏,试图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连接。徐杨和他的设计团队始终坚持“少拆多留”的策略。设计有时需要退后半步,才能让自然走向前。一个真正好的园林,不该让人惊叹设计的精妙,而应令人忘记设计的存在。

造园是一种漫长的修行,面对那些垒了又拆的矮墙,反复修改的图纸,徐杨反复提醒自己:要以初学者的眼光,凝视每一寸土地。

他说,这或许就是手艺人的宿命——“我们毕生追求的,只是让人类痕迹与自然肌理,达成一种诗意的和解。”

image.png

▷无惧挑战,未知中处处蕴藏惊喜

多年的造园实践,除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也给出了许多难题与挑战。对于花园设计师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是前期设计阶段,而是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气候、设备进场等困难都可能成为阻碍。但也正是在这些突发状况中,真正的造园艺术得以诞生。

二十余年来,好奇心是徐杨保持对造园热情的诀窍,也是他积极战胜每一次挑战的依靠。对每一块土地的未知,对每一位业主背后故事的探究,都让他在一次次的造园中获得新的启发。

“为预案留预案”是徐杨多年养成的习惯,工具箱里常备各种工具,每一座完成的庭院,都是“妥协”与“坚持”交织的产物,那些多耗费的工时,最终都会沉淀为园中某个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

image.png

▷积极迎接新时代,以细节动人心

如今,在自媒体时代,设计师不再是“闭门造园”,镜头成了园子的新器官。徐杨团队的作品通过短视频和图文被更多人看见。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设计、如何施工,如何一步步将纸面上的蓝图变成四时有景、可以生活的空间。很多人通过这些内容认识徐杨,理解他“让自然回归自然”“环境修补”的理念。

除了自媒体的加入,行业“内卷”也是当前无法忽视的一点。关于“内卷”,他认为这是高速成长阶段的必经之路。市场扩容的背后,必然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但“内卷”本身并非贬义,只要方向正确,它也可以是一种推动力,比如花园大会这样的行业平台,通过交流与展示,推动了设计理念的进化与标准化,是一种正向的竞争。我们更希望通过理念创新、技术赋能,以及项目实践中的精细化管理,将行业竞争转化为自我提升的机会。

无论外部环境产生了如何的变化,徐杨在积极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从图纸到落地,力求把每一个环节做扎实。无论是新事物的加入,还是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他相信,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夸张的造景,而是踏实的细节。

image.png

▷花园,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未来,徐杨更希望自己成为行业中的“负空间”。不在追逐流量和商业热点中寻找存在感,而是在那些未被填满的缝隙中,播种和守候。

他希望能回归花园的“使用者”角色,而不只是设计者。在使用中体察生活,在日常中理解空间,从而更入微地回应业主的真实需求。真正的成就感,可能不在于多少作品、多少奖项,而在于能否控制自己的设计欲望,真正让自然说话、让人安居。

“我也期待有一天,能去插花、品茗,和业主聊聊日常、交换生活,不再只是‘交付’一个空间,而是共同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image.png微信截图_20251106171406.png

2025年度

造园匠心耕耘人物

线上网络报名通道已开启

期待各位优秀造园师们踊跃报名。

网络报名通道详细流程请点击文章查看:造园人的最高荣誉 | 2025年度『造园杰出青年、造园匠心耕耘人物、花园设计新锐人物』参评即将启动

只为发掘造园行业优秀人物,

助推造园行业发展,

造园人的最高荣誉,

下个站在舞台上的人就是你!

关于奖项报名,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image.png

咨询方式(微信同号)

花园集-小七:13815258657

image.png

image.png

微信截图_20251106171406.png

                                             

来源:花园大会公众号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