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秘境!普利兹克奖获得者遗作


在德国莱茵河畔威尔的维特拉园区,一座意义非凡的新建筑——多西静修所,冥想空间,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巴克里希纳·多西携手其孙女库什努·潘塔基·霍夫(Khushnu Panthaki Hoof)与女婿索恩克·霍夫(Sönke Hoof)领衔的Sangath工作室共同设计打造。它不仅是多西在印度以外的首个建筑作品,更是他在 2023 年离世前构思的最后一座建筑杰作。
蛇形灵感溯源之梦境交织
The Dream Composition Inspired by the Snake Shape
多西静修所的设计灵感,源自多西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两条眼镜蛇相互交织。这一形象被巧妙地融入建筑结构之中,呈现出螺旋运动的形态,象征着昆达里尼能量。在梵语里,“昆达里尼”意为“盘绕”或“螺旋”,在瑜伽传统中,它被视作潜伏于脊柱底部的潜在能量。

△项目鸟瞰图
通过脉轮唤醒并提升这种能量,被认为是实现精神蜕变的关键。多西和他的团队借鉴了这一精神哲学,将印度哲学与冥想的空间韵律完美融合,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探索物质与精神双重维度的独特空间。


这座钢结构静修所宛如一条蜿蜒的地下通道,引领游客深入维特拉园区的地下世界。


地下形态蜿蜒的冥想之旅
A meditative journey through the winding underground forms
沿着弯曲的墙壁前行,游客仿佛踏入了一场充满声音与宁静的感官之旅。隐秘的凹槽中,锣和陶瓷笛奏响柔和的音调,层层扩散开来。这些声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创作,而是以振动的形式,让人们在行走过程中真切体验。

正如库什努·潘塔基·霍夫所说:“正是声音在参观者的身体中产生共鸣,抹去了自我与建筑之间的界限。”这种独特的声景设计,支撑着建筑流畅的空间几何结构,使整个空间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多西静修所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同样独具匠心。它采用锻造成型的 XCarb® 钢材建造而成,这是一种创新的低碳排放材料。它由大量回收钢材制成,生产过程完全采用安赛乐米塔尔捐赠的可再生能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钢材表面会通过受控腐蚀逐渐形成自然的光泽,与周围景观的泥土色调完美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环保理念,又赋予建筑一种质朴而温暖的美感。


黄铜曼荼罗的冥想之室
Meditation room with brass mandala
在小径的尽头,,游客会进入到一个冥想室,由印度制作的手工锤击黄铜曼荼罗照亮室内,它的反射表面将光线散射到整个内部,暗示着静止运动的内部宇宙。多西离世后,艾哈迈达巴德的 Studio Sangath 工作室始终紧密围绕他的愿景,继续推进多西静修所的建设。



他们齐心协力,将多西脑海中的概念韵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筑形态,并巧妙地融入维特拉园区的整体肌理之中。这座静修所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多西建筑理念的延续与传承,是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多西静修所,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妙的声景营造、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深厚的哲学内涵,成为维特拉园区中一处独树一帜的存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独处沉思的空间,让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交织中,探寻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Doshi Retreat
建筑师: Balkrishna Doshi 与Studio Sangath的 Khushnu Panthaki Hoof 和 Sönke Hoof
项目地点:德国莱茵河畔威尔
注:图文系园景人(ID:xyzwin)原创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请注明来源!

来源:园景人
编辑:图布斯新媒体运营中心


